乐鱼app·(中国)官网平台入口
2023-11-30 05:00:46

乐鱼app名校校长齐聚武大纵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分享到:

  乐鱼app11月29日下午,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大学校长论坛在樱顶图书馆举行。会上,来自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校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近年来,清华、北大、中科大等高校,在国际排名进步非常快,正是因为资助成效显著乐鱼app。”在嘉宾演讲环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院士以《创新发展》为题,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概念与资助成效、阻碍原始创新的一些瓶颈问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改革举措。

  窦贤康院士介绍,2018年至2022年,科学基金共资助2138个依托单位各类项目23.67万项,资助经费近1500亿元,科学基金已成为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多年来的不断累积,也让资助卓有成效。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势学科得以做强,薄弱学科被扶持,还培育了新兴学科,各项学科发展更加均衡。同时还突出了青年人才培养,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项目中,45岁及以下获资助项目数占比80%,35岁及以下占比约50%。

  “目前存在部分科研人员受利益驱动,更习惯于做短、平、快的研究。在研究时,高理想和短期目标冲突,让科研人员不能沉下心来啃‘硬骨头’的学术浮躁之风,也是中国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窦贤康说,科研人员应增加对科学的热爱并远离喧嚣,心无旁骛地沉下心来做科研。

  为破解阻碍原始创新的瓶颈问题,目前,基金会选取国内8所一流高校试点,给予本科生和博士生基金项目,让他们不受教授限制自主科研,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独立科研的能力。

  “我希望各位同仁要高度关注这场改革,以及以往我们所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在局部领域先突破,但这一次是全方位对人类社会上的变革。”大学校长论坛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教授呼吁大家关注人工智能相关内容。他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这场技术革命,将让所有国家、所有产业甚至所有个体,均将受到这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现有的人类科学知识体系将被重新构建,大学在培养学生时,需要在老体系中开辟新赛道、构建新体系乐鱼app,拓荒更新,从而在新体系构建过程中培养学生。

  此外,王树国还提出,科教融合将成为未来大学改革的主流。除了本地与外地间的相互融合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也需要交叉融合乐鱼app。目前,部分老师的信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满足不了所有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需求,这些方面也将会成为未来大学改革的一个主流。

  “大学和企业是人类两大重要的发明!”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院士从大学发展演变开始谈起,剖析了国外高等教育的演变历程,比较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差距和发展空间。他指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面临着规模巨大、资源不足等困难以及理论滞慢和技术太快之间的差距拉大等现状。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他认为,高校应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信息学科和交叉学科布局。人才培养应通过人文社会艺术立德,通过广博的知识面树人,通过深厚理论基础强基,通过跨学科融通,“现今高等教育人才应当有前沿的探索能力、坚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结构和强大的学习创新能力!” 李建成说。

  “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发生,科学中心也随之转移,第四次工业革命要迈向智能化,我们能否抓住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再造新一批国之重器,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院士提到,新时代如何实现学术大师、工程巨匠、业界领袖和治国栋梁四类人才培养,他介绍了哈工大路径,即推动“专业培养”向“全科培养”转型,其中针对学科专业设置过细、过窄,学科专业壁垒较为严重的问题,以纵横联动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的“知识全面性”。

  什么叫融合呢?韩杰才解释,首先是学科交叉融合,就是在打好基础的条件下,人才培养的知识应该是多方面的。第二个就是科教融合,大量的科研成果要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尽早走入实验室。第三个就是产教融合,让同学们走向社会,到工厂生产一线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基于此,我们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每位学生从大一开始尝试接手项目,4年不断线地由浅入深、逐级挑战,实现先能力后知识的学习模式转变。”学校推行“四年贯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请制度乐鱼app,满足学校质量标准,学生可提前申请答辩,实现“创中学乐鱼app,学中创。”

  韩杰才院士补充说,学校也尝试以弹性学制支撑“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弹性完成课程学习,以充足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实习和科研攻关,实现工学交替,提升人才的“能力全面性。”这样一来,厚基础、强实践“双轮驱动”,把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学习结合起来,推动人才创造能力的提升。

上一篇:乐鱼app站长资讯最新资讯
下一篇:完善人乐鱼app才培养机制 近三年陕西引进高层次人才8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