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app“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产业集群,为海洋人才提供了广袤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平台……让我们一起携手为推动青岛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在近日结束的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三届“蓝洽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乐鱼app、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松林,向全球海洋高层次人才发出了“青岛之约”。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为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近几年来,青岛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和发展生态,城市吸引力持续提升。目前,青岛全市人才总量已达271万人,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11年入选“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
“你们两位专家靠实力,带领团队在各自领域克服‘卡脖子’的难题,这就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希望更多的人才,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年4月,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玉参加了“党管人才·人才向党”融媒体访谈节目,同怡维怡橡胶研究院院长王梦蛟和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占杰两位高层次人才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
如何在坚持“党管人才”这一根本原则下吸引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人才凝聚在党的周围,是新时代人才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
围绕这些新课题,青岛在全国率先开展“党管人才·人才向党”品牌创建活动,从“得人心乐鱼app、增人数、畅渠道、强保障”4方面出台了15条举措,促进人才引育留用由“松散集聚”向“团结凝聚”转变。
不久前,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新功受邀参加了青岛市高层次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市级示范培训班,围绕《一颗红心永向党》主题,张新功介绍了自己如何在党建引领下,把最初仅有3名员工的小企业发展为市值70亿元的上市公司。
“在‘党管人才·人才向党’品牌建设中,我们注重采撷像张新功这样的优秀人才在党的引领下成长奋斗的事迹,并推出系列报道,效果非常好。”于玉告诉记者,青岛每年至少要举办12期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培训班,通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集中座谈等方式,把思想教育引导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
2020年夏天,备受瞩目的青岛《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初稿出炉。说它备受瞩目是因为初稿是由青岛几家人才集聚度较高的头部企业,融合了企业成功经验、引才聚才痛点和其他100多家企业的意见建议等,最终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完成的。
“以往的人才政策制定,因缺乏企业视角和市场思维,常存在政策与产业发展、项目落地脱节等问题。”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说,为消除这个痛点,青岛突破传统思维,把人才政策制定从“政府端菜”转向“企业点单”,实现精准支持企业发展。
“我刚刚获评公司首批高级技师,这既是荣誉也是激励,我会继续努力,向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晋级!”吴小勇是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的应用工程师,他刚刚参加完公司组织的人才技能自主评价。目前,海克斯康已有235名员工参加了企业自主评价,其中获得高级工及以上资格证书达130人。
为提升人才队伍活力,实现技能水平与工作薪酬有效挂钩,青岛破除“四唯”倾向,将技能人才评价权交给企业和市场。实施按薪定才、以绩推才、自主荐才,树立“凭能力、看业绩、比贡献”人才评价导向。特别是对具有战略性、引领性、稀缺性特点的头部企业及高端人才项目,可不看头衔、不看称号进行“政策定制”。
2021年,官祥臻评上了青岛市C类高层次人才。作为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青岛区域总经理,如果仅看学历、头衔、称号,官祥臻原本机会不大,但正是“按薪定才”制度,她才脱颖而出。如今,官祥臻不但能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37项绿色通道服务,还能按政策领取薪酬补贴。
截至目前,青岛已累计认定30余名“无头衔、无称号”的实战型人才。同时,在行业拔尖人才评选中,青岛赋予产业链“链主企业”、海洋科创平台、市级产才融合项目等84家头部企业自主荐才权。围绕建设中国蓝色药库、国家智能家电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先进制造业中心等,青岛还制定了20多个专属政策,引进高端产业人才40余名,帮助解决关键核心技术20余项。
青岛海克斯康智慧工厂开展质检员职业技能等级自主化评价实操考试。滕沣摄/光明图片
2021年,青岛在全国首创“拨改投”赋能人才发展新模式,启动“人才金”。“人才金”是专项用于为人才企业(项目)赋能的政策性资金,其创新收益分配机制为:将股权退出后净收益的50%作为管理机构的投资收益,50%补充“人才金”滚存使用。
为确保“人才金”高效运行,青岛还创新推出容错量化机制,本金亏损40%及以内部分对管理机构给予豁免,对投资天使类人才项目容错升级到60%及以内部分,鼓励资金管理人看准了项目就敢投,同时明确超过容亏的部分由管理机构补齐,实现容错与约束相结合。
以“人才金”为范本,青岛胶州、崂山、城阳、西海岸新区等区(市)纷纷开始探索人才创业的资金扶持新模式。
青岛镭测创芯科技公司是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吴松华等科研人员发起成立的,主要为气象、风电乐鱼app、海洋、航天等提供激光雷达传感器和技术服务。作为一家“硬科技”企业,镭测创芯在创业初期就遇到了融资难题。
“像镭测创芯这样的企业,以前政府都是通过补助、奖励乐鱼app、贴息等形式直接拨钱,这些钱有点像‘撒芝麻盐’,照顾了方方面面,却不容易实现对人才创业的有效扶持。”崂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廉洁介绍说,为实现精准扶持,崂山区开始试水“拨改投”,由区属国有平台公司青岛巨峰科创以股权投资方式完成对人才创业企业的融资,实现“财政拨款”向“市场投资”的转型。
“是否投资镭测创芯,当时争论得非常激烈。一种观点是,镭测创芯具备高成长性、创新性,按照市场化原则应该投!另一种观点是,项目太早期了,只有产品原型,风险相对较高,如果投资失败怎么办?”青岛巨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芳回忆说,当时区里正好出台了相关容错容损机制,这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大胆地投资了镭测创芯,初期近千万元的投资,如今估值成长已超10倍。
相较一线城市,青岛在区位优势、产业链层、顶级要素等方面存在弱项,会出现部分高端产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紧扣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24条产业链,青岛突破了人才招引的“地域壁垒”,探索“不为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途径。在不改变人才生活环境、事业平台前提下,通过建设“人才离岸基地”等,实现项目孵化在“飞地”、产业化在本地,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本地,投入在“飞地”、效益在本地。
“我们在日本设立了离岸创新基地,一方面利用自身具有的电视画质芯片等技术优势,加强与本土企业合作,引进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落地;另一方面在日本招聘具有智能显示专业背景的高技术人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迭代更新,反哺国内技术发展。”海信视像科技股份公司研发中心预研与技术管理部总经理牟会清介绍,海信日本离岸基地建设以来,共引进专业技术人才42人,推进了青岛乃至全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青岛已认定9家离岸基地,其中海外3家、国内6家,就地引进使用海外高层次人才124人,为青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近40人,有效推动了异地聚才、借力发展。
“我们吸纳各方有真知灼见、敢说真话的专家人才进入智库,推动人才由‘单一储备’向‘社会共用’转变。”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宋立清告诉记者,以学院创办的开放型统战智库为例,凡应邀参加专题研讨会人员“免审即入”成为智库专家,凡智库专家优秀咨政建言成果“免等即报”编发《社院资讯》呈报相关领导,凡获批成果“免审即享”相关奖励政策,“三免三即”机制迅速拓展了人才“朋友圈”。
敞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宽阔胸怀,青岛今后将不断把人才作为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厚植创新创业沃土,完善各类制度举措,努力把潜在人才“挖”出来、把紧缺人才“引”进来、把更多人才“聚”拢来,让济济人才不断涌入,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青岛现有各类驻青科研院所53家,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20家乐鱼app。青岛现有高校27所,共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6家。
青岛市人才总量271万人,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5985人,其中“两院”院士89人、国家级人才1219人。
青岛共建成市级以上科研科创平台378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18个、省级平台537个。